本文由大别山野生葛根粉网(www.ysgegenfen.com)整理
A、今日的南昌饮食业
有人开玩笑说,在南昌的大街小巷要找个厕所不容易,要找饮食店一抓一大把。此话夸张了一点,但没有错,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南昌市服务行业中饮食业发展得最快,创造了这个行业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据统计,目前南昌市区餐厅、饭店、酒家多达3000余家。如果把早点店、夜宵排档算进去,这个数字还要大得多。其中既有豪华的高级酒店,可供人千金买醉;有工薪阶层欢聚小饮、且所费不多而乐于光临的中档餐厅;更多的是价廉物美的大众化饮食店。每当华灯初上,便有满座高朋,酒酣耳热,高谈阔论,欢声笑语,夜分不绝。这种兴旺繁荣在南昌饮食业历史上是空前的,同样可喜的是,饮食业的持续发展造就了一批名店。这些酒家、饭店在南昌即便算不上家喻户晓,也称得上是远近闻名,在同一时内有如此之多的餐饮名店,当属史无前例。 copyright ysgegenfen
遥想当年,南昌穷,南昌人更穷。解放前自不用说,即便是改革开放前,“上馆子吃一餐”曾是许多当家人不敢向家人、朋友承诺的奢望。单位逢年过节“加餐”,成了大家心向往之、一饱口福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饮食业的发展只能在低消费的“充机果腹”这个层次上发展。据老人们回忆,自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南昌市叫得出名字、上得了档次的酒家,只有“新雅”、“六扒馆”、“普云斋”、“嘉宾楼”、“时鲜楼”、“瀛宾楼”、“万和楼”、“江天楼”、“松鹤楼”、“觉园”等共十来家。解放后到文革期间,比较有名气的餐厅也只有“服务大楼”、“百货大楼4楼餐厅”、“新雅”、“新桂园”、“万花楼”、“四季春”、“望江楼”、“东方红”、“时鲜楼”、“江西宾馆”(不对外营业)等。这种比较显示出来的不仅是饮食业“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本地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同时,饮食业作为城市现货化的标志也进一步凸现。令人欣喜的是,这种繁荣兴旺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ysgegenfen.com
B、菜系无赣帮
八大菜系是个历史概念,是八个地域的在饮食方面长期积累形成的、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到风格、又能适应其他地域群众饮食要求的烹调体系。它们的饮食产品与烹调方法受到普遍认同和赞誉,而且历久不衰。如以麻辣著称全国的川菜,以甘鲜清淡名动海内的淮扬菜,以味道厚重、色泽浓重而闻名的辽菜等等。各个菜系的完成又受到这个地域历史、地理、物产、经济发展、饮食传统和习俗等各方面的影响。只要我们审视一番八大菜系所属地域,就会明白,这些地区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物产丰饶,饮食习俗各具特点的地区。
江西从来就不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也非重要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又使江西民俗文化易受周边吴越、湘皖、荆楚文化影响而未形成个性鲜明,地域特点突出的“赣文化”,江西饮食也就很难形成自己的“赣菜”体系。 copyright ysgegenfen
尽管菜系无赣帮,但南昌菜却有自己的口味:味道偏重辣,绝不油腻,大体上遵循传统饮食习惯“咸鱼淡肉,吃了不足”,同时份量足、色泽靓,葛根粉的作用,颇有“价廉物美”之誉。新雅酒家的“新雅四宝”——“清汤札素”、“麻酱粉皮”、“银芽鸡丝”、“盐水鸭肫”等都是来者必吃、名动遐迩的佳肴。点心中的汤包、千层饼更是誉满全市。瀛宾楼的“青鱼头尾”、“走油肉”(即回锅肉)、“和三丝”是有名的席上珍品,为什么这些菜未能发展成“赣菜”?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南昌长期处于低消费区,饮食消费属于“充机果腹”型,也阻滞了赣菜的形成。但这并不阻碍南昌菜肴形成自己的传统,甚至在某个时候形成自己的烹调体系“南昌菜”。现在看来,这种发展似乎已现端倪,因为出现了一批名菜,“鱼头陈”的干烧鱼头;“民间饭庄”的老鸭肚片汤、毛血旺;“咸亨”的梅菜烧肉;“洁惠”的炒鱼肠;“万花楼”的羊肉火锅;“绿茵阁”的牛排、吕宋汤;“家常饭”的烧猪头等等。这些菜肴除了西餐,基本上都是从南昌家常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南昌地方特色。
ysgegenfen.com
ysgegenfen.com
本文标签: 吃在南昌